2月25日,上海民办建平远翔学校全体教师聚焦课堂,一同进行微格化教学探讨。本次教研围绕着化学学科袁凤贞老师执教的《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课展开教学研究与讨论。会议由俞敏敏老师主持,袁凤贞老师、王丽琪老师和周玉薇校长作报告。
会议伊始,由袁凤贞老师带来“以导促学,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为题的说课 。
袁老师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出发,分别回顾、总结自己的课堂。
课前聚焦于导学案的设计,其中包括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目标的斟酌和导学路径的设计。在教学观念上,袁老师提到,导学案的设计是从“关注教什么”的教师立场,转化为“学生怎么学”的学生立场。而学习目标则更是一份导学案的灵魂。袁老师潜心研究,不断思考,反复修改了三次教学目标,才有了最后的完美呈现。不断改善教学目标之后,最后进行导学路径的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卸载已知,提出未知,使其通过导学案,知道学什么,怎么学。然后,袁老师据此进行二次备课。
课中侧重学习过程的导引。袁老师通过课堂中知识的“卸载”、“加载”,及其嵌入式评价,来完成学习过程的导引。
课后的反思为袁老师所重视。袁老师从学科角度,详细地总结了成功的经验,记录了不足和遗憾,同时也思考了改进之处。
袁凤贞老师精彩的说课结束之后,王丽琪老师从远翔的特色——“QHT”角度出发,进行课堂微格复盘。
前置学习中,王丽琪老师从家庭实验和自我订正两个环节来剖析袁老师的课堂教学。“家庭实验”是创设情境,分享展示,过程评价的重要环节,而“自我订正”则是自主卸载、交流暴露的过程。
合作学习中,王老师围绕着课外由学生制作的实验视频和课内的小组讨论、小组实验片段来回顾微格课堂,并提出这是思维碰撞的重要方式。
王老师高度肯定了袁老师的课堂,认为无论是从前置的角度还是合作的角度,都体现了“让化学核心素养落地”这一点。
本次会议还邀请了周玉薇校长为大家带来《以终为始的教学逆向设计》讲座。首先周校长明确了教案和导学案的区别。教案是正向设计,体现“教”的逻辑。导学案的设计则是基于学生立场,所以导学案是基于目标视角的“逆向设计”,体现的是“学”的逻辑。而后,周校长围绕着目标、评价和过程这三个阶段进行陈述。
“
一、学习目标
周校长提出,学习目标既是方案设计的起点,也是检测方案达成的终点。学习目标是导学案设计的核心要素,最难的也恰恰是目标的设定。而“学什么,如何判断学生已经学会”才是导学案的重点。然后周校长以制定学习目标的“ABCD”原则来评价袁老师设计的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
“
二、评价任务
“有目标,没有评价,相当于没有目标。”所以导学案设计的第二项便是“评价任务”。周校长指出,评价任务的设计一定是依据学习目标的,便以袁老师导学案上的教学目标与评价任务为例,道出了评价任务的要求,即言简意赅,明确清晰,有逻辑性、思考性、连贯性。
“
三、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的设计就是把评价任务嵌入到教学活动中。周校长以此为原则剖析微格课堂,并提出学习设计过程要思考的问题:
1.怎样呈现才能让学生明白评价任务;
2.用怎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评价任务;
3.怎样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信息的交流、分享和反馈;
讲座即将进入尾声,周校长还告诉了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获取信息的方法,而获取信息的最终目的是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最后,周校长再次带领老师们一起回顾了“基于目标视角的逆向备课”中“逆向”的逻辑,简短的讲座却干货满满。
校长讲话
会议的最后,于基泰校长从“坚持”和“拓展”两方面总结了本次教学研讨会议。
于基泰校长
我们在做一件
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研究课堂
研究教学
我们永远在路上